(注:本文是《见识》的读书笔记。文中的“我”指的是吴军。)

序言 “命”和“运”决定人的一生

命运是由“命”和“运” 两个字组成的。运气是一时的,具有很强的随机性;但命确影响人的一生,起着决定作用。仅仅靠一时运气好是不可能大富大贵的。信命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能,认命则是不超越命运给自己画的线,对于得不到的坦然接受。

什么是命?所谓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,如此而已,但它们确决定了人的一生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:环境的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。但凡人的知识面稍微宽一点,交际的圈子稍微广一点,了解事情稍微全面一点,命就会好很多。决定命运的还包括我们的习惯、行为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。思维方式出问题的人,命运之神是永远不会眷顾的。

一个朋友的投资原则:寻找独一无二的价值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去想,只关注自己命中能够得到的,也就得到了理所应得的。

如果有人在大街上扇了我们一个耳光,我们会做何反应?

  1. 扇回去。一辈子都在与人互扇耳光。
  2. 认怂走开。一辈子都在认怂。
  3. 冷静分析。找到根本原因,并解决。

第一章 幸福是目的,成功是手段

学者们认为,幸福感的本源只有两个:基因的传承和影响力。

寒窗苦读只是一种读书的态度,但是社会竞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长期系统性的竞争,读书、经济条件好、智商高、出生好、长得美等都只是其中一个变量而已。因为寒窗苦读就认为全世界欠你成功这种观念越早抛弃越好。

我们必须承认,任何社会都是分层次的。稍微好一点的社会不过是有一个上下层之间的通道,让人员可以流动而已。目前中国算是相对公平的社会。逆袭者的目标无非是在金字塔里往高处走几层。很多逆袭者的误区是,只看到自己的努力,而没有看到别人的努力。逆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
对于想在金字塔往上爬的人,不要抱怨社会的不公平,而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,把注意力放在最该关注的事情上。(注: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,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,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。

衰老体现在人类身体的全面奔溃,就像一面千疮百孔要倒的墙,即使能修好一两个基因,也不过是堵住了一两个小洞,对那面要倒的墙没有多大帮助。

第二章 人生需要做减法

人的天性是喜欢增加而不喜欢减少,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。但是,很多时候减少和舍弃会让我们过得更好。由于这种做法有时违背人的天性,因此很多人做不到,当然,这样也就给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的机会。

印度人缺乏选择的状态,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,帮助他们的精英在公司里取得成功。

很多时候,我们把态度的经力花在了选择上,而不是经营上,导致难以精进。或许少些选择,会更加聚焦,也会让我们更幸福、更成功。

捡西瓜更是要有能力的,而且需要长期培养才能获得。我们与其把心思放在赚小钱上,比如聚焦到一点,让自己脱颖而出。世界上捡芝麻的人多,捡西瓜的人少,如果致力于捡西瓜,将要耐得住寂寞。

第三章 谈谈见识

很多时候,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,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。今天,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,我们增加见识要比过去容易得多。但在我们心中,有时依然有一道围墙,阻碍了我们的见识。

人在运气不好的时候,最需要的不是盲目的努力,而是慢下来思考,有耐心地做事情。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、有好的方法、有持之以恒的努力,或许运气会降临到我们头上。

我发现,活得诸事不顺的人有三个共同的问题:

  1. 首先,缺乏见识,视野被局限。
  2. 其次,缺乏爱,难以大气,成不了大事。
  3. 最后,缺乏规矩,没人愿意帮助。

我们每天刷小视频、刷消息,但是半个月后那些内容我们根本记不住,也对我们没有产生任何影响。阅读不仅让我们在冷酷无情的科技时代得到喘息,而且重启了大脑深入思考的功能,还是抵抗狭隘、思想控制和舆论支配的方式。

第四章 大家智慧

由于基因的局限性,我们很难同时交往超过150 个人,而亲戚们可能占掉了一半,能够交往的朋友或者合作伙伴非常有限。因此成功的交友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投资。

我的交友准则:

  1. 凡事三思而行,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。
  2. 对人要和气,不要过分狎昵。
  3. 相知有素的朋友,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,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。

佩奇经营管理的是三个智慧:

  1. 把产品做成牙刷。好的产品要让用户每天用上几分钟,养成使用的习惯。
  2. 从本质中寻找商业模式。将有用的信息送达到每一个用户。
  3. 薪尽火传。未雨绸缪,在方兴未艾的时候,考虑公司衰老思维的问题,以及如何传承文化和基因。

巴菲特告诉你们一生不该做什么:

  1. 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。不熟悉的,不是自己核心的业务,就不能做。
  2. 不要做空股票。做空股票的危险在于可能满盘皆输。
  3. 永远不要用杠杆投资。少犯错误比多次成功更重要。

王晓峰销售的智慧:

  1. 销售的本质是把钱收回来。把货卖出去只是手段,把钱收回来才算目的。
  2. 持续的生意让顾客把买的东西用光。
  3. 商品和服务要让消费者有面子。

第五章 拒绝伪工作者

效率高低不取决于开始了多少工作,而在于完成了多少。很多我们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,其实想通了并没有那么重要,因为它们是伪工作。

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很难提高,自己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少做一点事情,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,而不是挤压时间把所有的事情凑合做完。

首先,管理者要让员工站在“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最大获益”的高度去工作。其次,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,他们积极工作,最大的受益方是自己。

伪工作特征:

  1. 那些既不能给公司带来较大收益,又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改进和“升级”,很多是伪工作。
  2. 伪工作者不通过学习新技能提高效率,守着旧工具甚至手工操作。
  3. 做事前不认真思考,通过简单的试错方法盲目寻找答案。
  4. 做产品不讲究质量、不认真测试,上线后不停地修补,花大量时间找漏洞和打补丁。
  5. 不注重解决95%的问题,而花大量时间纠结不重要的5%的问题。
  6. 每次开会找来大量不必要的人员旁听,或者总去参加不必要的会议。

马尔科姆.格拉德威尔在《异类》书中的几个观点:

  1. 如果智商低于120 就很难成功,而高于这个值后,智商的作用并不明显。
  2. 运气或者时代大环境对成功很重要,简单地讲就是要生逢其时。
  3. 第三个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家庭和生活环境。

10000 个小时训练和努力是成功(掌握技能)的必要条件,不是充分条件。

第六章 职场的误区与破法

第一份工作必须能够让你快速成长,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,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全行业,而且你也需要主动通过第一份工作尽可能的成长。

按照郎道理论划分的IT行业的五级工程师

分清工作和职业。工作是大家谋生的手段,公司给我们一份工作,我们完成任务,公司付我们工资和奖金;职业是我们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。

对事物贴得太近了,只看到色块,而忽略了整幅画。能够关注到很多细节当然好,但是关注细节必须以能够把握全局为前提。

如果一个开发不清楚自己所做的产品赢利能力如何,是非常危险的。

凡事做到50分靠常识,从50分做到90分靠技术,从90分做到100分靠艺术。每个阶段是不能跳跃的,做到90分我们通过努力都能达到,至于是否做得更好,可遇不可求。

第七章 商业的本质

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,而不是省钱。我们更需要独立思考,从事务的本质出发,找到那些随大流的人忽视的机会。互联网是一个手段(工具),而不是目的。

一个好的产品设计者会想办法引导顾客,而不去迎合每一个顾客;一个好的管理者需要制定简单有效让大多数员工满意的制定,并给予大部分人觉得有用的福利,而不必每一件事都取悦每个员工。适度的选择给我们自由,但是过多的选择会适得其反。

IT 新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必经的三个阶段:

  • 第一阶段虽然有了一个革命性的发明,产品也很性感,但是毛病很多,只有对技术特别敏感的人才会关注和使用它。
  • 第二阶段解决了第一阶段大部分问题,让技术带来的好处充分显现出来,但是价格昂贵,有时还不好伺候,只有有钱人才会使用。
  • 第三阶段解决了价格问题,普及到大众。

第八章 理性的投资观

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。用钱来提高今天的生活品质是我的一个原则,这不仅是为了享受生活,更是因为未来是在今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把钱有效的花掉,让自己处于一个好的起点,才能有好的未来。

钱是挣出来的,不是省出来的,而挣钱的效率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。要想挣钱多,必须掌握一些大部分人不会的技能

有了钱还要守得住,才能让它升值,这才会有好命。不仅是投资,其实生活中的风险无处不在,做人做事永远要有风险意识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
投资的对象:上市公司可流通的股票、债券、不动产、未上市公司、风险投资基金、金融衍生品、高价值实物。

夏普比率:(投资回报 - 无风险回报)/ 波动性的标准差

夏普比率越高越好,因为它说明投资相对而言回报高、风险低。

除了回报和风险,投资时还必须考虑两个重要因素:流动性和准入成本。

事实证明,工程师使用很简单的投资策略,完全可以比那些专业团队做得好。而这些工程师成功关键不在于战术,而在于能够恪守意向简单的投资规则。

我给大多数人的投资建议。

  1. 彻底忘掉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,比如风险投资基金、金融衍生品、高价值实物。
  2. 对于年轻人来说,有能力在长期居住的城市买房就应该去买。
  3. 对于股票,绝大多数人只要考虑交易成本极低的指数基金即可,不要瞎炒股。
  4. 选择一个历史上表现较好的指数基金,然后选择一组好的债券。
  5.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、风险承受力和用钱的时间进行资产配比。
  6.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,别人恐惧时我贪婪。

第九章 好好说话

演讲者经常犯的三个错误。

  1. 讲话缺乏对听众的针对性。听众要么听不懂,要么没有兴趣。
  2. 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完更多的内容。
  3. 哗众取宠,危言耸听。

讲话首先要看听众是谁,对于不同的听众表达的方式应该有所不同。

再好的演说家都很难把10件事一次性讲清楚,能把一件事讲透或者三五个要点提到,目的就到达了。